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219节(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原本孙耀良是打算坐长途汽车去的,可到了汽车站一问去马城的长途车只有早上才有,现在时间早就过了。
反正不算太远,孙耀良一咬牙索性就骑自行过去,就这样他沿着国道就往马城那边赶,花了近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左右到了马城,等到了那边后他连午饭都没吃就在马城市区各处转悠了起来。
看下来的结果让孙耀良心凉,泉林厂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马城这边的直供覆盖率比近郊还饱和,要知道相比金陵近郊,马城的商业密集度要高不少,虽然不能和金陵这样的大城市市区比,可从马城的人口、市区范围等各方面来说,一个马城几乎等于金陵市区的一个销售区域了。
除去马城,还有京口。虽然孙耀良今天没来得及去京口看,但相比和马城这里的情况应该相差不大。
这样算下来,近郊、马城和京口三者相加等于金陵三个市区销售区域的销量,这个销量虽还比不上目前一分厂的整体销量,也也接近他们近半了。
第440章 教训
“对不起三哥,我犯了骄傲自满和轻敌大意的严重错误,因为之前的销售局面打开的不错,一时间忘记了你和我说的话,商场就是战场,渠道为王,这些话我虽然听明白了,却没有牢牢记在心里。其他的我就不多解释了,错了就错了,你严厉批评我吧,就算是撤我的职我也没二话。”
孙耀良耷拉着脑袋对宋援朝承认错误,态度非常诚恳,看着他一天跑下来一副灰头土脸狼狈的样子,宋援朝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声。
孙耀良是一个人才,他不仅是老供销出身,还有在京师大学的高学历,再加上大学几年里他又在大栅栏帮着罗阳一起做买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自孙耀良来到金陵后帮了宋援朝不少忙,可以说如果没有孙耀良,一分厂的销售要这么快打开局面根本就不现实的。
虽然许多事宋援朝也可以做,但他作为一个总厂的副厂长负责一分厂的全面工作,根本就抽不出身来去做销售具体工作。何况术有专攻,如果论战略大方向的话,宋援朝绝对是这个时代具有最出色的商业战略眼光的人,而且对于具体方案实施也能说个头头是道。
可要论销售这方面的实战,恐怕宋援朝就不如孙耀良了,毕竟孙耀良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理论和实际是有区别的,宋援朝虽然也能干销售,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亲自上阵做事是没问题,但要做到孙耀良这种程度并不容易。所以从这点来说,孙耀良是宋援朝的得力助手,只支撑起整个一分厂销售的大将。
在这件事上孙耀良因为大意吃了个暗亏,一不留神就给泉林厂钻了空子。这点的确是孙耀良的失责,但在宋援朝看来这样的错误其实并不严重,孙耀良在这次吃亏也不算是坏事,吃一堑长一智嘛,有了这个教训反而是个好事。
“目前学我们的厂家有多少?就泉林厂一家?”宋援朝开口问。
“这个我还得去查一下,因为时间紧我今天就跑了西南郊区和马城两个地方,其他的地方还没来得及去看。不过根据我跑下来的情况来看,应该就泉林厂一家,可接下来会不会有其他厂跟进就难说了。”
宋援朝想了想点点头,孙耀良说的没错,他今天跑了一天市场结果摆在那边,假如跟进的厂家不止泉林厂的话,市场上应该有所反馈。既然没有反馈那么目前也就泉林一家,但这种事谁都没办法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厂家很快也能反应过来,等到那时候市场的争夺恐怕更为激烈。
“泉林厂的反应很快呀……”宋援朝无不佩服地说了这么一句,在他的印象里国有企业的领导们反应都是很慢的,那些坐惯办公室的许多人还带有以前大计划体制下的思路,对于市场的变化根本不怎么敏锐。
一分厂的销售策略是七月初正式确定下来的,直供销售模式也是那时候开始的。
现在仅仅只是八月初,接头接尾也不过才一个月出头而已,在这短短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泉林厂就发现了市场变化,同时也搞清楚了这个变化的源头,根据实际情况果断采取了向一分厂学习,用拿来主意直接避开一分厂现有的销售方向,转而从其他角度入手,并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不能不让人佩服。
“是太快了,我和马城那边的人聊过,他们说也就是这几天刚开始合作的,从时间来推算就是我在鹏城的时候……”孙耀良捏了捏拳头,心有不甘。
“行了,别这么一副输不起的样子,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见他这个表情宋援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商业就是这样,先机很重要,占到了先机就赢在了起跑线。我们当时拿下市区的烟纸店就是如此,竞争胜负是很正常的,人家也不是瞎子聋子,我们这么大的动作总会有被人家知道的一天。”
“不过话说回来,泉林厂的反应可比我想象的快了不少,我本以为至少在九月份其他厂家不会这么快反应过来,也没有这么快速度做出针对性的策略。可现在事实告诉我,我还是大意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更从来就不缺人才,如果我猜的没错,泉林厂的当家人不简单。”
“泉林厂的厂长叫郑国元,今年46岁,听说以前是当老师的。”
“当老师的?他怎么成了泉林厂的厂长了?”孙耀良的话让宋援朝一愣,郑国元是当老师出身?一个教育工作者怎么变成一家食品厂的厂长了呢?这有些奇怪呀。
“这个不清楚,只是听说郑国元之前是一家小学的数学老师,干了几年后不知道什么情况就离开了学校,被调到了泉林厂工作,先是干的劳资科长吧,后来就成了厂长,几年前又直接兼了书记。”
“其他呢?还有什么具体情况?”一时间宋援朝对郑国元这个人起了浓厚的兴趣当即问。
孙耀良摇摇头,惭愧道:“我就了解这么多,这还是之前整理市场的时候顺便对金陵本地的几家同行企业做了些初步调查,再详细的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放心,从今天开始我会把所有竞争对手全部调查清楚,全部整理成档案,做到知己知彼,之前是我大意了……”
摆摆手,打断了孙耀良的自我批评,宋援朝想了想道:“你这个思路是对的,信息的收集不仅是市场,同时竞争对手也很重要,除了本地的竞争对手,还有外地的,甚至包括外来的!”
最后“外来的”这三个字宋援朝说的尤其重,他这个外来的指的不是外地省市,而是那些国际饮料巨头,但相比国内的厂家国际方面的信息收集就很困难了,毕竟现在不是信息时代,再加上重重限制,至少在短时间内宋援朝他们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