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有太监进来,拿着一份诏书,道:“陛下刚刚草拟了一份旨意要内阁颁发出去,请几位大人过目。”
刘健抬眸,淡淡地道:“拿上来吧。”
李东阳和谢迁也抬起头来,倒是想看看陛下的圣旨到底写着什么。
接过了圣旨,刘健展开草拟的圣旨看了看,随即脸色阴沉下来。
刘健木然地将圣旨放在案牍上,随即瞥了李东阳和谢迁一眼,慢吞吞地道:“陛下的旨意来了,开海……”
“开海!”谢迁当即吓了一跳,皇上还没跟内阁大臣们商议呢,现在就把圣旨发下来了,这不是摆明着要打内阁一个措手不及?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看来皇上是当真打算鱼死网破了。
“哼,海禁绝不能开,一旦开了,你我如何向衮衮诸公们交代?况且皇上连咱们内阁都没有知会,就突然下圣旨,让内阁重新草拟,此例一开,只怕……”
谢迁摇摇头,显得很无力。事实上,这一次的斗争让这内阁的阁老们都有些无奈,从前他们为皇上效力,精诚团结,就算有再大的困难,至少也可以同心协力,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他们所面对的正是他们一向视之为效忠的对象,这时候不只是谢迁,几乎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复杂。
“封还吧,这圣旨,内阁恕不奉旨。”李东阳沉默之后慢吞吞地道,陛下若真要铁了心开海,内阁也绝不会为虎作伥,奉还敕旨至少表明下内阁的态度。
所谓封还,就是当内阁认为皇上的旨意不能接受时,就将奉旨重新送回宫中去。皇帝的圣旨要想实施,就必须先经过内阁草拟,内阁草拟之后,再送去司礼监批红,此后再送回内阁,由内阁将旨意送去相关的部门,具体实施。
一旦内阁不草拟,那这圣旨就等于少了效力,毕竟皇帝就是再大,他说的话也得有人施行才成,若只是寻常的册封圣旨,直接绕过内阁也就罢了。可是像开海这样的大事想要绕过内阁却是不可能的。内阁封还,宫中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只是在座之人却都知道,一旦封还,这内阁和宫中的关系就闹僵了,这种事真要做出来,后遗症却也是不小,只是事到如今,却不得不做了。
刘健颌首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朝廷中的消息越来越让人心惊肉跳了,皇上下了圣旨,却给内阁封还了回去,到了第二日,又是一道圣旨下来,仍旧是开海,内阁这边已经感觉到无穷的压力了,在他们现在看来,开海、禁海已经不是问题了,大不了壮士断腕,舍弃江南世家的利益倒也无所谓,可是为了这个而去和皇帝反目,实在有些不应该。
只是他们也是骑虎难下,若是不表明立场,难免会被人认为内阁为虎作伥,会认为内阁是磕头虫,到时候就算皇上那边不怪罪,等到天下议论纷纷起来,内阁大臣也非要致仕请辞不可。
多少内阁大臣栽在皇上与内阁的斗争上头,为的就是这种事,刘健三人的压力大到了极点,最后不得不仍旧将皇上的第二道圣旨封回去。
第三日,清早朝议的时候,按捺不住的大臣们又开始发难了,数十人联名请辞,其中包括了两位尚书,对这些人提出的辞呈,朱佑樘没有说话,也没有慌张,而是选择了沉默。可是一旦谈论到了海禁之事,朱佑樘仍是据理力争,一副不开海禁誓不罢休的姿态。
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海禁居然闹到这个地步,可是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去抗争,海禁的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海禁问题,已经关系到了大臣们德行的问题了,一旦有大臣站出来为了海禁去和皇上据理力争,那立即会得到无数的掌声,若是有人为此提出辞呈,就更加了不得了,请辞离京的那一刻,人山人海的人去欢送。
与此同时,谁要是向宫中屈服,那就立即会招致无数的大骂,声名狼藉,众叛亲离,连自己的恩师和门生都会割袍断义,互不往来。
朱佑樘又有了动作,他开始隐匿不出起来,原本每日进行的朝议,他推说自己身体不适,就此作罢,连寻常对内阁大臣的召见也停顿下来。皇上这是要做什么,破罐子破摔吗?
这一下,大臣们有些慌张了,一开始大家一起请辞,原本能吓住皇帝,谁知道现在皇帝的动作倒是吓了他们一跳。
当今皇上是难得的贤明君主,最大的优点就是勤政,可谓十年如一日,矜矜业业,让人生佩,可是现在,皇上居然称病不出,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摆明着告诉大家,若是大臣们不肯支持开海,皇上就对政事撒手不管吗?
内阁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皇上如此强硬的态度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没等内阁那边拿主意,下头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了,有不少官员去了午门,跪在午门外头请陛下议政,同时要求陛下不得提及开海之事。
这样的大臣越来越多,先是三三两两,后来就变成了几十、几百人,反正大家是卯上了,皇上不改口,不承认错误,他们就继续斗下去。而对朱佑樘来说,朝廷这边若是不肯同意他的主张,他也铁了心继续养病。
沸沸扬扬的议论充斥了大街小巷,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议论起午门外的事,平时人五人六的大臣和官员如今都跪在那里,既不去上值,也不回家歇息,他们的态度很明确,皇上若是一意孤行,他们就继续跪下去。
宫里似乎也沉默了,事情已经愈演愈烈,到了越来越难收拾的地步,不管是宫里还是朝廷的百官,总要有个人做出退步,夹在这两边中间的内阁,其实最是头痛,一边是百官们奢谈祖制,一边是宫里要变革,内阁这边若是态度太过强硬,难免让宫中为难,甚至引发更大的危机。可要是示弱,百官肯答应吗?
刘健几天没有睡好,内阁这边堆积的奏书越来越多,从前皇上还会看一看,可是现在却是称病不出了,因此这大明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得内阁这边顶着,刘健已经感觉到筋疲力竭。
午门那边的消息也越来越坏,几个老臣已经吃不消昏厥过去,好在救治及时,倒也没什么大碍,不过事情已经很明显,若是再这样下去,后果会更严重。
朱佑樘并没有生病,不过这几日的心情也是坏透了,虽然知道这件事的结局,也知道朝廷百官的态度会如此强硬,可是当真踢到这铁板上,他还是觉得有点儿窝火,堂堂天子,圣旨不能通行,反而封还了回来,文武百官们非但不遵旨,而是跪在了午门,一定要他收回成命,朱佑樘当然不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