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在东厂和锦衣卫的耳目下进行,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本来这个时候,柳乘风本当横插一杠子,其实在此之前,柳乘风就收到了张永的密报,不过显然有些迟了,还未等他拿主意,旨意一下,木已成舟。
不过对柳乘风来说,这件事似乎也没有管的必要,他当然清楚,无论增设不增设西厂,其实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就算阻止了西厂只要内阁那边仍然辅政,处处管着皇上,只要司礼监那边朝内阁靠拢,刘瑾等人在朱厚照面前恩宠不衰,那么没有西厂就会有内厂,这些人终归还是会成为内廷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实在别人看来,或许这是什么养虎为患的先兆,可是柳乘风的分析却很理智,皇上登基,身边没有亲信之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要有人去和内阁抗衡,而刘瑾这些人和皇上休戚相关,皇上自然也信任他们,增设西厂又何止是满足刘瑾等人的野心,其实又何尝不是满足皇上的需求。
原本在先帝的预想之中,刘瑾这些人的重任是托付在柳乘风身上的,柳乘风和皇上亲近,让锦衣卫与内阁抗衡,达到内廷和外朝的某种平衡,可是现在柳乘风封王,先帝这如意算盘也就打空,而皇上刚刚登基照旧被人管束,司礼监那边阳奉阴违,内阁那边说三道四,今日说皇上应当如何如何,明日告诉朱厚照又该如何如何,这个新皇帝在渐渐过了丧父之痛后,才渐渐醒悟,事情不能这么下去,他是天子,是皇上,岂能处处受制于人,于是乎,刘瑾这些人便渐渐的炙手可热起来。
原本的时候,内阁那边似乎也不急于把柳乘风赶走,西厂既然建了起来,在他们看来对柳乘风的妨碍也是不小,柳乘风或许会出来反对,内阁明摆着拉开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可是柳乘风偏偏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恼羞成怒的内阁自然对柳乘风不报期望,紧接着,几个御使已经开始上书,说是柳乘风身为楚王,迟迟不肯就藩,有违礼制,现在封王的诏书已经颁布了两三个月,不能再拖延了,恳请皇上立即下旨命柳乘风就藩。
一开始只是零星几份这样的诏书,紧接着,这样的诏书越来越多,皇上无动于衷,似乎一点也没有反应的样子,结果内阁更干脆,直接谒见张太后,俱陈此事,围绕着先祖定下来的规矩,天花乱坠一通,又说这是先帝遗愿,不可不遵,张太后这几日总是浑浑噩噩,可是听到先帝二字,终究还是做了妥协,随即一道懿旨颁出,宣柳乘风立即入宫觐见。
京师的楚王府里,上下已经开始忙碌,就藩是迟早的事,家眷们也都要带走,所以无论宫里什么时候同意柳家出京就藩,这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足,懿旨还未到的时候,柳乘风正在与府中的帐房说话,说实在的,这些年他知道自己赚了无数的钱,也知道这些银子是天文数字,无论是丽人坊,是聚宝楼是聚宝商行又或者是学而报,甚至还有廉州的藩地税收,都是极为可观的财富,这些财富大多数都是温晨曦在管,不过这也是名义,真正的具体细节,还是府中的帐房在计数,此外还有聚宝钱庄为他打理。
现在临到要搬家,柳乘风才突然关心起他的收入了,毕竟一家老小出远门,没银子可是不成,到时候去了那边花销的银子肯定多,自己心里得有个底。
柳乘风的所以岁入,除了平时的一笔开销,大多数都是直接存入聚宝钱庄的,这既给聚宝钱庄一笔丰厚的本金,以防出现挤兑的可能,同时也给柳乘风提供了便利,王爷要查账,帐房立即去与钱庄沟通一番,最后终于给出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说出来就足够让人咋舌,连柳乘风都大吃了一惊。
“王爷,若只算现银,现在王爷手头上的现银总计有一兆七千九百三十二万两……”
一兆七千九百万……
柳乘风目瞪口呆,这些年他只顾着拓展自己的生意,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积攒了这么多收入,不过想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妥,现在单一个聚宝楼,每年的岁入就超过了四千万两银子,柳乘风每年的进账就有一千万上下,聚宝商行现在的岁入已有稳超聚宝楼的趋势,柳乘风占的股只比宫里的少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丽人坊,现在丽人坊已经开遍了大江南北,柳乘风在丽人坊里占得是大头,一年两三百万是稳打稳的,廉州的税赋这几年也是水涨船高,那就更不必说。
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虽然说这些生意其实盈利最多的是宫里,可是宫里的开销毕竟也大,皇上要建学堂,要修路,修筑河堤,其实动用的都是内库的银子,而柳乘风的一家老小的开销虽然不小,可是毕竟有个极限,这笔养家费在柳乘风的收入里就是九牛一毛。
虽说随着商业的兴起,还有大量金银从世界许多地方流入大明朝,银价已经贬低了许多,从前一人有个一两银子便能轻松自在的养家,现在没有五六两银子都难以维持,地价更是飙升了十倍百倍,可是柳乘风这笔财富,仍然连他自己都大吃了一惊,这才短短几年功夫,自己的私房钱,似乎比之宫里的内库也不遑多让了,他朝帐房点点头,道:“你来账簿来本王看看。”
帐房连忙将簿子递给柳乘风,柳乘风一一核算,在确认无误之后,不禁苦笑,他这也算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已成了世上最大的富豪,天下的财富,只怕有一成都占在自己手里,有了充足的资金,似乎到了廉州那边,日子不会过的太坏。
“跟钱庄支会一声,全部换成足额的银钞,到时我去廉州的钱庄支取一些,让他们先有个准备。”
柳乘风看完簿子,对帐房道。